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 | 谭钦文:成都市PM2.5与O3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挑战

谭钦文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CCAPP 2020年第3期学术沙龙

“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 视频回顾



摘要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显著,但仍面临PM2.5持续减排难度较大和O3污染凸显等严峻挑战。成都市在PM2.5和O3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能源基金会和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共同举办的“细颗粒物与臭氧的协同治理” 线上学术沙龙活动上,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院谭钦文高级工程师详细介绍了成都市PM2.5和O3污染防治的进展与成效,同时指出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并分享了相关应对举措与策略。

成都市PM2.5和O3防治的进展与难点

经过多年努力,成都市对PM2.5和O3污染的防治成效显著。如图1所示,自2013年开始,PM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2013至2019年降幅超过50%,从97µg/m³下降至43µg/m³;自2016年开始,O3年评价浓度上升态势总体得到控制。

图1:成都市PM2.5(左)与O3(右)年际浓度变化

【摘自演讲者讲义】


但受大气氧化性等因素影响,PM2.5和O3复合型污染态势显著,这使得成都市进一步降低PM2.5浓度的难度加大,且实现O3浓度稳定达标面临较大挑战。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进入“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01


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均面临挑战。

能源结构方面虽然成都市近年来通过燃煤锅炉淘汰、散煤治理等举措,大幅降低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但化石燃料占比仍然较高;因此,如何快速实现电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替代成为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难点。

交通结构方面,机动车保有量大(580万辆,2019年数据),其中国Ⅳ和国Ⅴ约占72%,如何降低这部分车辆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下一阶段成都市机动车污染防控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双流机场和西南物流枢纽的格局使得未来减排形势严峻。

用地结构方面,城市发展迅速,大规模基建及相关产业活跃,污染物排放量大。

产业结构方面,家具、制鞋、包装、印刷类中小微企业基数大,如何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02


PM2.5和O3复合污染有所缓解,但治理难度仍然较大。近年来成都市通过控制NOx和VOCs排放,实现了PM2.5年均浓度和O3污染天数的“双降”。但是,受大气氧化性等因素影响,成都市推进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并实现达标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PM2.5污染治理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效应(如优良天增加)可能被O3污染的增加而抵消。

03


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制约仍较突出。成都平原典型的盆地地理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成都市以及平原区污染物排放体量大、强度高,一旦出现阶段性静稳或高温强辐射天气,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仍存在一定反弹风险。

成都市PM2.5和O3防治瓶颈期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大气污染防治瓶颈期面临的难点,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开展小微企业“义诊”帮扶,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力量有机结合助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2020年6月《关于启动成都市2020年小微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义诊”帮扶活动的通知》印发,环保专家和管理部门下到企业一线,重点就企业各个VOCs排放环节、废气收集系统、配套末端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等进行详细问诊,指导填报并出具电子版“义诊”帮扶体检单,供企业科学、有效开展VOCs综合治理作参考。

动态VOCs走航监督,提高精准治污水平。通过VOCs高时空分辨率走航实时监测,结合VOCs排放特点和便携式VOCs监测设备,及时发现VOCs高排放区域、异常点位或问题企业;环境执法人员会对监测出的排放源进行“拉网式”调查,依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图2)。


图2:高频次动态VOCs走航监督示意图

【摘自演讲者讲义】


移动源防治,挖掘NOx和VOCs减排空间。在这方面,成都市采取的措施包括推动老旧车更新换代、鼓励使用新(氢)能源车、降低燃油机动车出行率、加强存量机动车保养维护以及建设重点区域交通低排放区等。

扬尘精细化控制,全面推广现代化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建筑工地进行雷达实时扫描并现场反馈情况,编制扬尘精细化管控手册,实现扬尘全过程防控;同时配合全密封施工工艺,成都市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不断发展创新。

开展PM2.5和O3协同防治研究,提升科学治气水平。依托大气污染防治院士(专家)工作站,持续开展PM2.5和O3污染成因分析与协同防治策略研究,针对重点行业、重点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策略。

成都市PM2.5和O3防治策略的展望

1、制定可落地的区域联防联控策略。由于O3污染易受跨区域传输影响,因此成都市非常重视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现有的联防机制包括平原八市市长联席制度、局长联席制度和联合会商制度等。

2、实现可协作的区域排放总量控制。成都市通过成德眉资同城化和成渝“双城记”形成区域管理资源的合力优势,实现SO2、NOx、VOCs、PM和NH3等污染物区域排放总量控制,协同降低PM2.5和O3浓度。

3、建设高质量的预报预警能力。通过开展短期(7-10天)精细化预报和中长期(长达40天)趋势预报,在预报有污染过程时,提前2-3天部署各项减排措施,强化重点时段的管控,包括下发应急管控指示,大气办、市级部门和区县联动等。

4、挖掘更大的减排潜力。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对成都市及周边区域开展对流层二氧化氮(NO2)、甲醛(HCHO)柱浓度以及O3前体物指示值(HCHO/NO2)监测和结果反演,重点关注高浓度分布区域,并因地制宜地加强管控。 

5、建立高效的重污染过程应对措施。完备应对措施,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减排措施、应急减排清单及“一厂一策”等,并实现在重度污染发生后快速响应,保证应对策略有效落地。

6、协同应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通过应对气候变化助推四大结构优化调整,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建立更广泛的大气污染防治统一战线。

7、多渠道引导,加大公众参与度。成都市通过实体导引、网络媒体和随身设备等多种方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中。





【CCAPP秘书处根据会议速记整理发布】

【图片来源:嘉宾演讲稿及网络】



专家简介


谭钦文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院

高级工程师





往期回顾





专家观点 | 叶代启:“十四五”VOCs排放与治理探讨







专家观点 | 梁启明:香港 PM2.5和O3协同控制经验







专家观点 | 张远航: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的机遇与挑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